文峰區永明路街道共有兩新組織600余家,入駐電商大廈的有50余家。目前轄區有1個企業黨委、1個樓宇黨總支、1個樓宇聯合黨支部、4個非公企業黨支部、2個社會組織黨支部,黨員共計140余人。文峰區永明路街道黨工委堅持把支部建在樓宇上,確立了“建設紅色樓宇,提升企業品位,向服務要效益,以服務促發展”的工作理念,將企業黨建、經濟建設、社會治理有機融合,營造安商、留商、富商的宜業環境。
一、落實“兩個覆蓋”,構建組織鏈和隊伍鏈
一是應建盡建全覆蓋。針對具備建立黨組織條件的企業,實現黨的組織覆蓋;暫不具備建立黨組織條件的企業,委派黨建指導員,實現黨的工作覆蓋的要求。組織專人走訪摸排轄區樓宇、商圈,建立企業和社會組織基本信息臺賬。為便于組織管理,申請成立了永明路兩新組織黨委。
二是黨建帶群建促社建。充分發揮群團組織作用,激發黨建帶群團新活力,在電商大廈建立工會組織11個、共青團13個、婦聯4個,協助黨組織開展黨建工作。通過定期開展黨群聯席會,開展形式多樣的黨員教育活動,為企業高質量發展凝聚奮進力量。
三是強化五支隊伍培養和管理。著力打造黨團組織書記隊伍、黨團員隊伍、黨建指導員隊伍、黨建工作聯絡員隊伍和新的社會階層人士隊伍,目前黨員140余名、青年團員502名,黨建指導員23名、聯絡員70名。創建黨員先鋒號和青年文明號、黨員先鋒崗等品牌,形成黨組織和黨員創先爭優的良好氛圍。
二、抓實“兩個服務”,營造安商、留商、富商宜業環境
為服務企業發展和服務黨員職工常態化常效化,在電商大廈成立永明路街道非公經濟和社會組織黨群服務中心,占地1100㎡。
一是為黨員職工打造一個溫暖的“家”。以黨建為引領,以需求為導向,圍繞白領民生,建立全市首家商務樓宇立體服務站,設立黨員之家、青年之家、職工之家、讀書吧、健康角、健身房等活動場地,提供心理咨詢、衣服干洗等項目。
二是為企業營造高效便捷的發展環境。在兩新黨群服務中心設置黨建、稅務、金融、法律顧問、物業、用工信息等窗口,為企業提供黨群服務、經濟政策服務、法律咨詢服務、財稅等證照代辦服務。打造產品展示多功能廳和攝影棚,更好地宣傳推廣企業新產品、新技術。每年由非公黨委牽頭召開一次銀企對接會,為企業解決實際困難。
三是為黨員、員工營造一個成長環境。通過提供創客空間和創業導師,深化孵化培訓指導,使20余人創業成功。實施“雙培雙優雙創”工程,注重把優秀業務管理骨干培養成黨員,把優秀黨員培養成業務骨干,全面提升黨員職工創優水平和創新能力。注重服務新的社會階層人士,搭建成長平臺,積極向人大政協及群團組織推薦,目前,兩新黨組織成員中有6名市區人大代表,11名市區政協委員,3名市青聯副主席。
四是培育企業文化。讓黨建引領企業文化,成為企業文化的靈魂。指導建立“樓宇公約”,融入“愛黨愛國愛家”元素。林州商會黨支部將紅旗渠精神作為支部建設的重要內涵,讓紅旗渠精神在林州商會黨支部生根發芽。
五是搭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橋梁。引導企業積極參與“困難幫扶”“慈善助學”“疫情防控”“文明城市創建”等社會公益事業,主動奉獻社會、回報社會。開祥實業集團每年出資30萬元開展金秋助學、慰問環衛工人、九九重陽節等活動;海天工貿總經理、黨總支書記張海波資助貧困學生8名,經常到特困家庭慰問。
三、推動“兩個融合”,增強企業黨建生命力
一是黨建與發展融合。堅持“黨建引領、資源融合,需求導向,服務為先、融合發展”理念,搭建企業與政府、企業與社會、企業與員工的“紅色橋梁”。今年我市吹響“全力拼經濟 打贏十大攻堅戰”號角以來,永明路街道非公黨委充分發揮基層黨委作用,組織電商大廈聯合黨支部、快遞協會聯合黨支部開展“學習貫徹二十大 黨建引領拼經濟”主題黨日活動,通過參觀學習和交流研討,廣大黨員對黨的二十大和惠企政策有了更深理解,為提振經濟質效提供了行動方向和強大助力。
二是企業黨建與社區黨建融合。下發《關于開展社區黨組織與非公經濟和社會組織黨組織結對共建活動的通知》,要求基層組織共建、黨員隊伍共管、組織活動共辦、優勢資源共享、和諧新風共創,共同營造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新格局。營南社區打造“初心廣場”需要設計象征紅船的初心雕像,分界線美校黨支部了解情況后,主動承擔任務,設計出一款非常清亮的初心船型雕塑;快遞行業協會主動開展社會組織進駐社區民生服務等,為企業回報社會搭建了一個長效平臺。